私募市场准入严格实行“扶优限劣”
“协会不断完善自律管理与服务体系,五年多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基本搭建了自律管理规则体系与信息管理系统体系的整体框架。”12月13日,中国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座谈会暨私募基金专委会工作会上表示。
同时,洪磊在会上通报了当前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形势和协会2019年自律与服务工作情况。
他表示,目前我国基金协会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摸索出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管理机制。经历全口径登记备案期间的“野蛮生长”,协会及时出台“二五公告”,加强注册式规范发展,更新登记须知,强化底线审核与信用约束,风险逐渐收敛。目前,私募基金管理人新登记与注销机构数量实现动态平衡,在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趋于稳定。二是私募基金备案工作基本稳定。2019年上半年,申请备案的私募基金办理通过率接近98%;协会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自律服务效率,办理基金备案的平均时长缩短为6个工作日。
截至2019年11月底,在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存续规模稳步增长,较2018年末增加10378亿元,增幅为8.2%,2019年以来,实现8个月的环比增长。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私募基金累计投资境内未上市未挂牌企业股权、新三板股权和再融资项目数量11.18万个,为实体经济形成股权资本金6.36万亿元,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形成广泛共识。
洪磊进一步指出,在行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从资金来源看,行业募资困难。虽来自企业、政府、养老金的资金有所增加,但来自银行的资金明显下降;二是税收压力较大,2018年9月6日和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税收政策未能有效落实。私募基金带税运营严重制约了投资积极性和创新资本金的形成;三是部分劣质私募机构占用监管与自律资源,损害行业正面形象,影响行业社会声誉。
“下一步,协会将在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洪磊提到,“一是继续完善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市场准入方面,严格实行‘扶优限劣’,提高自律规则标准,加强与地方金融监管和登记部门的协调合作,按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精神要求,打破隐性壁垒,为行业营造统一、公平、可预期的展业环境。私募基金备案方面,依据管理人合规诚信情况以及产品风险特征,明确差异化办理标准和流程,探索适用‘先备案,后抽查’的分道制管理。同时,提升登记备案进展过程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稳定行业预期。二是持续推动税收政策的优化完善,加强税收制度研究,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和国际惯例,积极反映行业税收问题,推动建设公平、良好的税收制度环境。三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持续推进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推动长期资本形成。”
洪磊最后表示,协会近五年来,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立足自身定位,紧紧围绕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信义义务、防范利益冲突,不断完善自律、优化服务。下一步,协会将持续提升服务行业的能力与水平,积极听取行业建议,响应行业诉求,加强协会自律管理与行政监管的协作,为推动私募基金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