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中国(天津红桥)官方网站!今天是:
林钧跃:重塑诚信教育工程 巩固诚信缺失治理工作成果

来源 :新华信用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0-09-30 15:55 打印


20208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关于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针对当前经济社会中的诚信热点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失信突出问题,组织中央文明委有关成员单位,集中开展10项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专项治理的领域包括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失信、全国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扶贫脱贫失信、国家考试作弊、交通运输领域失信、骗取社会保险、法院判决不执行、金融领域失信和生态环境保护失信。这是继前年同期(20188月)中央文明委《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之后的连续性行动,前年的专项整治工作曾有19项,而今年的已减至10项。

 

承担整治失信任务 社会信用体系责无旁贷

 

由中央文明委连续两次组织实施,一方面显示了党中央对整治各行业失信问题的决心和力度,另一方面表明这绝不是“割韭菜式”的严打措施再现。除了要求确保整治失信工作落到实处和取得实效,还表明党中央对整治效果的长效性抱有殷切期望。因为,在《工作方案》中,中央文明委还要求:“加强诚信理念教育,开展诚信实践活动,把诚信建设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构建诚信教育体系,不断增强人们的诚信理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努力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积极构建诚信社会、诚信中国。”

 

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角度看,《工作方案》要求整治失信的领域都在社会信用体系的覆盖范围。在技术上,整治失信工作可归类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整治工作达到的目标和效果,也与社会信用体系的高度吻合。由此可见,社会信用体系可被用作为这次整治失信工作的一种工具。

 

中央文明委采取连续行动和务求根除上述失信问题的工作方式,可看作是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督促。对照《工作方案》在诚信教育体系构建方面的要求,可以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不足之处,特别在诚信教育工程设计和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也就是说,要取得整治失信的长效,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就要提速,社会信用体系的诚信教育工程就得改进。整治失信要取得长期效果,寻得根治之策,必须设法提升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诚实守信的精神境界,实现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方向的转变,需要诚信教育工程发挥“桥梁”作用,即在“行为”和“道德”之间的桥梁。但是,实践证明,在诚信教育工程中采用传统诚信教育方法的明显存在收效和效率“双低”的问题,不能适应我国社会道德重建和信用经济发展的需要。

 

启动基于社会信用体系的新型诚信教育工程设计

 

诚信教育从来都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级”功能之一,并以诚信教育工程和诚信文化工程“双工程”形式实现。首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文件开篇就将“诚信道德建设”定义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内容:“……以树立诚信文化理念、弘扬诚信传统美德为内在要求,以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奖惩机制,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社会信用体系理论认定,在重建我国社会道德和商业伦理过程中,诚信教育工程应该起到“先锋”作用,诚信道德建设应被设计为道德重建工作的切入点。

 

诚信教育被设定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项基本功能,有着其内在的逻辑合理性,因为社会信用体系理论和实践能支撑一条不同的“物质VS精神”转换通道,在方法上颠覆传统道德教育方法论。但遗憾的是,在前期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新型诚信教育工程研发工作被迟滞了,在新型诚信教育方法冒出了苗头却没得到重视,远没有像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信用信息归集和信用承诺制等工作那样受重视。

 

与传统诚信教育方法不同,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新型诚信教育方法均颠覆了其“灌输式”和“树楷模”的教育方法。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已经建立了诸多新规则,也改变了旧的商业伦理,仅用“半个”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就改变了我国经济活跃人口的行为方式,产生的震慑和震动作用不可谓不大。可想而知,如果能将诚信教育方法向规则方向延长,取得的社会效果必然会加强,甚至会产生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当然,这些都需要以教育学来集成和提升。

 

从外国的经验看,可比新型诚信教育方法的“教育方式”,确实颠覆了正面“灌输式”的诚信教育方法,可视为发生了“范式转移”。但是,在技术上,我国仍可视其为传统诚信教育方法的改进,双轨并行也能形成互补。

 

总之,在“十四五”期间,基于社会信用体系的新型诚信教育工程设计工作应该启动,相信这也符合中央文明委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