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网络贷款很多市民心里已经有所防备,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躲过了网贷平台的骗局还有可能遇上以“注销网贷相关信息”为套路的诈骗。近期,骗子利用以上话术大肆行骗,提醒广大市民警惕这种诈骗新手段。
典型案例
2020 年6月1日11时34分许,市民王某拨打110报警,称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某借款平台APP的“客服”。对方告知其之前在另外一个借款平台APP借款时遗留一个账户,不注销这个账户会影响征信,因为王某在该平台借过款,对方又报出其个人身份信息,所以受害人信以为真,并按照对方提示下载APP、进行注册。随后,又按照对方提供的QQ号进行联系,对方称需要其先贷款,然后再将钱转账到指定账户内,之后会将钱全部返还给其,就可以注销之前借款平台的账户。按照对方提示操作,受害人在某借款平台APP内借款人民币24000元后,分五笔用自己的银行卡向对方指定的银行卡转账4999元、4999元、5002元、5002元和10889元,共计转账人民币30891元。对方称还需要在第三个借款平台借款,再转账给对方,此时王某发觉被骗,遂报警。
6月9日15时13分,市公安局110接警平台接到市民张某报警称被骗,经询问,当日13时44分,张某接到冒充某借款平台客服的电话,称其在某借款平台注册账户,如不取消会影响征信,并让添加对方QQ号码。
个人征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的,任何人无权删除或修改。可惜当时的张某不了解这些信息又急于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于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相信了对方的这套说辞,在添加对方QQ后,对方以帮助解除注册为由骗取受害人向嫌疑人提供的银行账号转账人民币4500元,后其察觉被骗拨打110报警。
诈骗解析
1、伪装“平台客服”联系受害人
不法分子通常冒充社会金融贷款平台客服,电话联系受害人,并通过伪造的“平台营业执照”、“客服工作证”等消除受害人的疑虑。
2、能够说出受害人的身份信息
为了获取受害人信任,不法分子会利用非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在电话中准确报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贷款等信息,实施精准诈骗。
3、编造理由让受害人陷入恐慌
当受害人放松警惕后,不法分子谎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校园贷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或产生严重后果。若是受害人未曾注册过校园贷,不法分子则谎称其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也需要配合注销。
天津市反诈中心民警提示
1、个人征信明明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的,任何人无权删除或修改。
2、不存在注销网贷相关信息的操作,只要你按时还清贷款,就不会影响到个人征信。接到此类自称网贷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务必提高警惕。遇到疑问时,应当及时向警方或者官方客服咨询核实,避免财产受到损失。
来源:平安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