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滨海新区公安局中心商务派出所民警快速反应,成功劝阻一起冒充“公检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避免群众遭受经济损失。
7月15日下午,滨海新区公安局中心商务派出所接报警,市民邓女士接到自称“天津市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告知其涉嫌非法入境,需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
接报警后,滨海新区公安局中心商务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联系邓女士,可电话却始终占线,民警分析邓女士此时极有可能正在和“假警察”进行通话。情况紧急,为防止邓女士上当受骗,民警随即与邓女士的丈夫取得了联系,让其丈夫通过微信告知邓女士其正在联系的电话有可能是诈骗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
随后,民警联系上了邓女士。经了解,一自称是“天津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的王警官”给邓女士打电话,告知其于6月15日涉嫌非法入境,需要其将名下银行卡存款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在案件核查清楚后如数返还,如不转款,将冻结邓女士的账户。电话中的“王警官”清楚告知了警号、办公电话和地址,并能够准确说出邓女士的身份证号及护照号等个人信息,这让邓女士有些相信,但邓女士联想到近期派出所和平安天津滨海微信公众号宣传过类似内容,便想起拨打110向民警求助核实。在收到其丈夫的微信后,其立即切断了与对方的联系。
随后,民警告知邓女士这是一起典型冒充“公检法”的电信网络诈骗,并详细介绍了该类案件的手法和特点。听了民警的介绍,邓女士回想起刚才发生的一切,便觉得有太多可疑之处。事后,邓女士对民警耐心细致的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如果自己深陷“假警察”的骗局之中,后果则不堪设想。
警方提示
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在接到类似电话后,请您擦亮双眼,做到“三不一要”。
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骗子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骗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里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信息、存款、银行卡等,如有疑问,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知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要立即拨打110报警,并提供骗子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迅速止付和侦查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