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中,共有500余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在他们中,党员所占比例达到76%。就是这样一支爱岗敬业、讲奉献、敢拼搏的队伍,承担着排查纠纷、化解矛盾、促进平安和谐的重要任务。7月1日来临之际,全体人民调解员用热情饱满的工作为党庆生,我们用只言片语展现他们的几个工作片段,虽然道不尽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却抒发着每一个调解员对党的忠诚和为人民服务的情怀!
请相信我这个老党员
“刘阿姨,根据您和邻居们反应的情况,我带领工作室的同事实地查看了楼上的出租房屋,走访了周围邻居,该户的承租人是两个年轻人,他们没有生活经验,造成下水道堵塞,他们的确还经常在门口堆积垃圾,也给邻居们增添不便,这些都属实。”“请您放心,我们尽快主动联系当事人,争取通过调解化解双方的矛盾。也请您转告邻居们,天气热不要着急上火,有了进展我通知大家,请您相信我这个老党员,一定会想办法帮助大家。”
这是芥园街道“老张人民调解工作室”专职人民调解员张锐来受理调处上百件纠纷中的一件日常邻里纠纷。社区里新来了租房住的外地年轻人,与同楼的老住户发生纠纷,因听说调解室化解纠纷讲法讲理不伤感情,慕名找到老张来调解。老张首先通过讲道理引导年轻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生活不便,影响了相邻关系;接着讲解法律规定,使年轻住户认识到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最后,他把有纠纷的住户约到调解室谈体会、做回访,不仅消除纠纷带来的尴尬,还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像这样的品牌调解工作室,我区共有3个,分别是芥园街道的“老张调解工作室”,咸阳北路街道的“众贤调解工作室”和“同心调解工作室”,良好的口碑和效果使他们成为基层调解的闪亮名片。
调解“纵贯线”
张建国、王立新、周晓航、刘万春是我区诉前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四位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优秀调解员,近年来,他们完成诉讼前委托调解,成功调解拆迁征收引发的各类纠纷,调解涉及交通损害赔偿纠纷。工作中,他们攻坚克难,积极探索,公平公正,受到群众的喜爱,堪称是调解“纵贯线”。2020年,他们携手配合,在“大调解”、物业纠纷调解、区调解服务中心建设等多领域不断发挥作用,再创佳绩。
不激化矛盾、吸附矛盾是关键
近日,常驻在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专职人民调解员李国强接待了群众郑女士一行人,她和邻居们因违章建筑被拆除情绪激动,有的提出要行政复议,有的声称要上访。李老师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尽管表达反复,语气急躁,李老师也没有打断,直到能够插话了,才开始向一行人宣传讲解《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对违章建筑处理的有关规定和行政复议的条件和程序。讲解中时而伴随着正面引导,时而用典型事例说明,时而推心置腹的开导,直到来访群众冷静下来,带着理解回家,李老师才长舒一口气。
谈起从事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工作的感受,李国强总结道,“受理群众来访的第一步是给情绪降温不激化矛盾,倾听也是一种疏导的方法,设法把矛盾吸附下来,然后才是讲解法律规定和政策,征求调解意愿。”
打通最后一米
2020年,咸阳北路街凤城社区、化工社区、永明社区相继设立“公调对接”调解工作室,此举是继我区在十个街道辖区由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对接,建立驻所人民调解工作室以来,打通“公调对接”在社区的最后一米。咸阳北路派出所驻所人民调解员杨素娜亲身参与了此项工作,在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的指导下,杨素娜与社区民警、辅警人民调解员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社区调委会整合力量,将“公调对接”案件受理化解工作下沉至社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像一块磁铁,汇集多家法治力量,为社区和谐稳定提供保障。
加强学习,做好调解工作
2019年8月1日,我区成立退役军人事务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崔勇钢作为专职人民调解员开始为退役军人提供人民调解和相关法律服务。曾任社区党委书记的崔勇钢,有着二十五年党龄,但他谦虚地说:“我虽然党龄长一些,但是在调解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最近我开始学习《民法典》了,这部法律非常重要,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为退役军人服务。”和崔老师有着同感的还有区调委会的何平、邵公庄的邢茹、西于庄的刘羽和更多的人民调解员,他们在街道、在社区,忙碌着,奉献着,调解着。他们发出同一个声音:我们是党员,我们是人民调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