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爷爷,太有意思了,以后我们还来好吗?”“好嘞!以后只要这里有活动,爷爷就带你来。”家住红桥区铃铛阁街道西关北里社区的张大爷正高兴地带着小孙女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往外走,这里的儿童之家刚刚结束了一场创意绘画活动,20名青少年在专业辅导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绘画涂鸦,玩得不亦乐乎。
张大爷说:“大人都要上班,以前孩子放暑假了,只能跟我在家呆着,挺无聊的。现在好了,社区这儿总有活动,教小孩画画、读书呀,特别有意思,还能学知识,孙女也爱来。而且这里还有图书室、活动室,我来了也有事儿干,爷孙俩都高兴。”
据了解,之前社区也经常组织各类活动,但由于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小、设施不完善,所以居民参与度不高。去年,红桥区对全区105个应达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提升改造,让这一情况大为改观。铃铛阁街道西关北里社区负责人刘伟说,“现在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692平方米,各类活动场地、设施一应俱全,能有这么好的环境为居民开展服务、组织文体活动,大伙儿都特别开心!”
除了提升硬件设施,如增设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兴办老人家食堂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各项日常服务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运用线上资源开展各项便民服务,最大化方便办事群众。
前段时间,西沽街道河怡花园社区居民小赵因工作原因,需要办理党组织关系转移。“听朋友说这个特别麻烦,又要开介绍信,又得送回执,得跑好几趟。”小赵说,“我联系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他们说像我这种情况可以直接网上办理,还详细给我介绍了办理流程,没想到这么方便。”
小赵党组织关系转入社区以后,通过社区党员微信群、街道社区微信公众号,积极报名参加各类党日活动,及时了解社区大事小情。有一次,社区组织楼道堆物清整专项行动,小赵正好在上班,网格员打电话联系小赵并告知其专项行动有关事宜。当天小赵回家后,发现不仅楼道堆物不见了,而且楼梯环境又干净又整洁。“这真的是有‘家’的感觉。”小赵表示,“现在都说小康生活,我觉得这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也体现在咱们社区的管理上、服务上。”
同样感触颇深的还有住在咸阳北路街永进社区的周女士,“我身体不好,需要安静的环境休养,可恰巧邻居爱养鸟,鸟叫声吵得我睡不着觉,特别烦。”周女士上门找过几次,但没啥效果,一来二去,邻里间有了嫌隙,矛盾越来越深。
前几日,周女士走进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调解室寻求帮助;在社区调解队伍的帮助下,几天后,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进行了沟通交流,最终就养鸟问题达成一致,且均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周女士很欣慰,“邻里之间难免有矛盾,以前都是自己去沟通,还不一定能解决。现在有专人替你想着、替你处理,感觉特别贴心,邻里关系文明和谐不也是咱们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嘛!”
永进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侯秀伟介绍说:“为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我们成立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由社区党委副书记牵头,将社区人民调解员、社区民警和辅警、楼门栋长、‘五老’队伍,即老警察、老教师、老法官、老支书、老党员纳入进来,本着‘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楼门’的原则,积极化解社区矛盾纠纷隐患。”
除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红桥区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着力打造了党代表联络室、社区网格管理工作室、社会综合治理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退役军人服务站等27类特色功能室,完善各项为民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基层载体阵地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基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