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候鸟”是指随父母外出打工的子女,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完善。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无法给予有效的帮助,致使流动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当流动儿童学习方面出现困难时,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真正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父母较少,因此如何有智慧的与孩子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值此暑假之际,天津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关爱小候鸟”基金项目于2020年8月20日下午2:30走入佳园南里社区,为双环邨街的15组家庭的流动儿童和家长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教育活动。
整个活动分为家庭教育、交通安全、应急安全——CPR(心肺复苏)、消防安全培训及垃圾分类活动。在家庭教育培训中,老师主要让家长说出对孩子日常说的三句话,了解现场家庭日常亲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如何建立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对培养孩子的三个根本问题“目的、方法、目标”以及人的状态四种类型进行分析和讲解。
交通安全VR体验是通过现代AI科技模拟现场过马路情景,“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牢记”,虽然现在社会家长和孩子都知道交通安全很重要,但是在生活中,步行、骑行违规的成人屡见不鲜,发生事故的事例非常多,所以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体验中包括:步行安全、乘车安全,根据提示正确完成的可以通关。
在心肺复苏培训培训中,急救老师现场教授家长和孩子心肺复苏的基本动作及注意事项,让初学者对急救常识有初步认知。心肺复苏术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打开气道,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一般称为ABC步骤。A为患者的意识判断和打开气道;B为人工呼吸;C:人工循环。
消防安全培训过程中,除了教现场的小朋友和家长如何使用消防器材外,还现场让小朋友佩戴防毒面罩和如何在火灾逃生中使用逃生绳索,整个过程现场家长和小朋友展开了别开生动的体验,在乐趣中增长了知识。
2020年12月1日天津市将正式启动垃圾分类,本次培训中也增加了垃圾分类活动,四位不同的小朋友扮演不同形式的垃圾分类项目,现场其余小朋友通过卡片进行垃圾分类互动,整个环节加强了社区对垃圾分类的市民意识,为后期更好执行垃圾分类工作奠定基础。
经过一下午寓教于乐的培训,不仅增加了小朋友们的日常安全知识,更拉近了现场小朋友和家长们的距离,社区居民纷纷表示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能参与到此类活动中,感谢为社区提供活动,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课余时间有去处,有人陪,有收获。
(来源于“津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