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口罩成为了人们出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带来“海量”的口罩需求,一时出现“口罩荒”,国家虽三令五申不准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时,但口罩价格还是出现了人为推高的暴涨。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杨志明和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殷宝明建议,应将口罩纳入防疫物资战略储备,加强价格管控。
杨志明和殷宝明认为,口罩“离奇”高价严重干扰了防疫防控与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尽管我国已经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惩治哄抬口罩价格的行为,但是仍然不得不通过出台应急性系统内部指导意见的方式进行打击。
当前,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我国外防输入压力较大,国内防止疫情反弹的复杂性也在增加。他们认为,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新阶段,建议将口罩纳入防疫物资战略储备,建设基础供应体系,构建常态化管理机制,确保“战时”保供稳供;将口罩纳入重要商品储备名目实现价格常态化调控。口罩具有低值易耗、需求量大但不稳定,且具有一定保质期的特点。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将其纳入重要商品储备名目,对其价格波动进行监测,运用政府价格调节基金,调控价格,稳定市场;提升口罩关键原材料供应能力。对国内提供熔喷布成套生产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重点厂家进行定点定向扶持,提供技术改造升级补贴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培育挖掘口罩供应潜力。疫情防控期间可将我国部分先进制造企业迅速转向生产口罩,除企业自用外,可纳入战略储备,缓解“一罩难求”的供给紧张状况,还可创出国际高质量的口罩品牌,一举两得。这次防疫期间富士康、格力空调自制大量口罩就是很好实例,特殊时期的应对之策可上升到中长期的国家制度建设。
杨志明和殷宝明还建议,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期间对口罩限价定向保供。建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期间重点防护物资价格监控机制,将口罩列入防疫物资调控目录名单,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期间限定价格幅度。同时,通过邮政系统或社区实名制限量免费或低价发售口罩,特别是面向重点防疫地区和老年人等重点保护群体;加大对哄抬口罩及其关键原材料价格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鼓励通过设置热线举报电话和网上曝光平台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口罩及其关键原材料价格监管力度。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清查和惩处疫情防控期间哄抬口罩及其关键原材料价格违法行为的专项办法和措施,通过各级政府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专案组严查发“国难财”的生产厂家、中间商和销售商“哄抬”价格获取暴利的违法行为,坚决斩断哄抬口罩及其关键原材料价格的违法链条;建立口罩价格违法行为追责机制提高法律震慑力。对疫情防控期间哄抬口罩价格、发“疫情财”的违法者严惩不贷、一查到底,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不能因查处几起典型案例就让这批发“国难财”不法分子逃离法网。